以賽亞書(5):預言亞書入侵、耶西的苗裔、三重拯救之歌(10-12章)

–辛立牧師 第一,第7章開始,9章、10章的完整性 將聖經每卷書分章、分段、加標題,是17世紀宗教改革以後的事情。這樣做有益於我們的記憶;但也會使書卷的完整性被忽視。以賽亞書第10章的內容,和第9章的後半部分聯繫非常密切;同時,其源頭要追溯到第7章的1-9節。 第7章一開始,以賽亞先知就列出了一個準確的時間點、並由此引出一個特別的歷史事件:亞蘭王和以色列王勾結在一起攻擊猶大國,目的是廢掉大衛後裔的王位,要另立一個外族人、或他們的傀儡為王。 所以,主耶和華如此說,這所謀的必立不住,也不得成就。(7:7)並且自己要給不信的亞哈斯一個兆頭:必有童女懷孕生子,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。並且宣告: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大光 。。。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、有子賜給我們,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。他名稱為奇妙策士、全能的神、永在的父、和平的君。這都是對以大衛後裔的應許。 那麼,勾結外邦君王的以色列北國要不要被審判?當然要。先知在第7章中預言:65年內,以法蓮必被破壞,不再成為國民。”所以,從第9章8節開始,就是更詳細的預言,神要審判“以色列家,這眾百姓,就是以法蓮和撒馬利亞的居民”(9:12)。 所以,在對北國以色列(以法蓮支派是北國君王繼承中的主要掌權者)審判時,先知以賽亞連著用了四個“雖然如此,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,他的手仍伸不縮”,將從9:8 – 10:4節中神的審判,分為四個大段落: 9:8-12節,神要通過亞蘭人、非利士人“吞吃以色列”。。。雖然如此,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,他的手仍伸不縮。亞蘭人曾經在攻擊猶大南國的時候,是北國以色列的朋友,但這時,卻成為神手中的工具。 9:13-17節,神要在一日之內,剪除以色列中的頭/長老和尊貴人和尾/以謊言教人的祭司 。。。雖然如此,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,他的手仍伸不縮。從外到內的審判:領導階層 9:18-21節,神讓百姓之間、支派之間相互攻擊。。。雖然如此,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,他的手仍伸不縮。 10:1-4節,當“不義之律”和“奸詐的判語”擄掠孤兒和寡婦時,神沒有親自討回公義,而是用遠方的災難來審判 。。。雖然如此,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,他的手仍伸不縮。 第二,亞述入侵所代表的審判 神對北國“雖然如此,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,他的手仍伸不縮”,不僅是審判,也是給他們悔改的機會。然而,他們仍然不思悔改。在此基礎上,更重的審判必然來到。 (1)從10:5節開始,到14節:神藉著先知宣告:“亞述是我怒氣的棍,手中拿我惱恨的杖”,它將用非常暴力的手段踐踏神“所惱怒的百姓”。 這裡要表述的真理是:請思想。 (2)從15節開始,到19節:先知用“斧豈可向用斧砍木的自誇呢”?引出神的主權遠遠高過地上的任何王權。神要審判自誇自大的亞述。 這裡要表述的真理是:請思想。 (3)從20節開始,到32節:以賽亞先知預言了聖經中很重要的真理“餘民的原則”:所剩下的,就是(雅各家)所剩下的,不歸回全能的神。以色列啊,你的百姓雖多如海沙,(唯有)剩下的歸回。 這裡要表述的真理是:請思想。 (注解:以色列北國滅亡的過程,應驗了先知65年的預言:735 BC,以色列北國聯合亞蘭王攻擊南國猶大。722 BC,北國被滅。約670 BC,亞述王將外地人遷入以色列地,他們和少數未被遷到亞述的以色列人通婚,產生了“撒馬利亞”人,使以法蓮不再是個獨特的民族。) 第三,從對比中,神的啟示(10:33-11:16) (1)聖經的對比:看啊,主萬軍之耶和華以驚嚇消去樹枝;長高的必被砍下,高大的必被伐倒。稠密的樹林他要用鐵器砍下,利巴嫩的樹木必被大能者伐倒。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,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。(10:33-11:1) (2)耶和華的靈(11:2-5): 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,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,謀略和能力的靈,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。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。行審判不憑眼見,斷是非也不憑耳聞;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,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。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,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。公義必當他的腰帶,信實必當他肋下的帶子。 (3)彌賽亞的國度 – 千禧年國度如何實現的討論:(11:6-9) 這裡的人和動物,其特點都是:小、幼、羔、吃奶等。特點是:第一,在我聖山的遍處,這一切都不傷人、不害物。第二,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。 思想:人與人、人與物之間的和好、和睦、和諧,是以“認識耶和華的知識”為基礎。這對我們現在這個彼此傷害的社會,有些教會中彼此不和睦的現象,有非常重要的借鑑;我們對神的認識,對真理的確信,永遠是我們具體應用的基礎。 (4)現實中的實現?預言中的將來?(11:10-16) 這裡的“到那日”,是指什麼時候?這是以賽亞書中、比較難解釋的經文之一了。 第四,三重拯救之歌(12:1-6) (1)以賽亞書11-12章,有四個“到那日”: 到那日,以色列所剩下的,必歸回全能的神。11:20-23節 到那日,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;外邦人必尋求他,他安息之所大有榮耀。11:10節 到那日,你必說:耶和華啊,我要稱謝你。因為你雖向我發怒,你的怒氣卻已轉消,你又安慰我。12:1節 到那日,你們要說:當稱謝耶和華,求告他的名;將他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。12:4節 (2)三重拯救之歌和“摩西紅海之歌”的聯繫: 出埃及是聖經中耶和華神最偉大的拯救恩典,也成為整本聖經中有關拯救主題的“原型”,以賽亞先知的“三重拯救”:神是我的拯救;他也成了我的拯救;你們從救恩(原文是“拯救”)的泉源歡然取水。都和“紅海之歌”密切聯繫:“耶和華是我的力量,我的詩歌;也成了我的拯救。這是我的神,我要讚美他;是我父親的神,我要尊崇他。”(出埃及記15:2) 第二,在這“三重拯救之歌”的讚美中,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信仰的完整性: 首先:神是什麼:看啊,神是我的拯救。 接著:神做什麼:他也成了(has become)我的拯救。 同時:要求我們做什麼:你們必從救恩的源泉歡然取水(will draw)。 第三,第12章中的第一個“到那日”,強調的是個人從神那裡得到的:“到那日,你要說”。第二個“到那日”,強調的是群體所要傳揚的:“到那日,你們要說”: 當稱謝耶和華、求告他的名;將他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,提說他的名已被尊崇。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歌,因他所行的甚是美好,但願這事普傳天下。 … [Read more…]

以賽亞書(4)以馬內利和嬰兒的啟示

—辛立牧師 第1章和 第2章論到以賽亞先知“得到默示”,都沒有提到具體的時間。第7章明確記載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原委:“猶大王亞哈斯在位的時候,亞蘭王利汛、和利瑪利的兒子以色列王比加,上來攻打耶路撒冷,卻不能攻取。”具體的時間是主前735-734年。 第一,以賽亞書可以確定的時代 6:1: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,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。(740 BC) 7:1: 烏西雅的孫子、約坦的兒子亞哈斯在位的時候。(735 BC,參王下16:5,代下28:5) 7:10, 17: 耶和華又曉諭亞哈斯,亞述王必攻擊你。(734 BC,參王下16:7,代下28:21) 8:3: 以賽亞與妻子同房生子,起名瑪黑珥沙勒哈斯罷斯。(733 BC) 9:1: 神使西布倫地,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。(732 BC以後,亞述王毀滅亞蘭和以色列) 14:28-29: 亞哈斯王崩的那年,有關非利士人的默示。(715 BC) 16:14: 耶和華說,三年之內摩押的榮耀被藐視。(714 BC) 20:1:亞述王攻取他珥探、亞實突;以賽亞赤腳行走三年。(711 BC) 38:1: 希西家病得要死,以賽亞去見他。(約703 BC,事件發生的比36、37章早) 36:1: 希西家王14年,亞述王西拿基立攻擊猶大一切堅固城,將城攻取。(701 BC) 亞哈斯王所犯的罪、以及神藉著外邦君王施行的審判,一直延續到希西家王時代。希西家雖然是聖經記載的“好王”,他被紀念的“好”,不是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上的強盛,而是在宗教上的改革。 宗教改革會直接影響“社會發展”嗎?這和我們的實際生活又有什麼關係?請思考。 第二,以賽亞書第7章的核心內容 亞哈斯登基的時候20歲,他“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,又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,使自己的兒子經火,並在邱壇上、山岡上、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”(王下16:2-4)。在他執政的第2年,亞蘭王利汛、和以色列王比加上來攻擊他。耶和華為何在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時候,要讓以賽亞先知“安慰”亞哈斯王呢?原因是:“我們可以上去攻擊猶大,擾亂他,攻破他,在其中立他比勒的兒子為王。”“他比勒”是亞蘭人的名字;其族裔住在約旦河東的“陀伯地”。學者們對這個人是否屬於猶大族裔,尚未爭論;但可以確定的是:他比勒的兒子不屬於神所應許的“大衛的子孫”。而是亞蘭王和以色列王可以轄控的傀儡。 因為亞蘭王、以色列王要破壞神從大衛的後裔中為全人類所預定的救贖計劃,“所以,耶和華如此說:這所謀的必立不住,也不得成就。”在此基礎上,“耶和華又曉諭亞哈斯說:你向耶和華你神求一個兆頭;或求顯在深處,或求顯在高處。”這是什麼意思? “亞哈斯說:我不求;我不試探耶和華。”這又是什麼意思? 聖經中最重要的應許:以賽亞說:大衛家啊,你們當聽。你們使人厭煩,豈算小事,還要使我的神厭煩麼?因此,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:必有童女懷孕生子,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(就是“神與我們同在”)。 以馬內利的希伯來原文是由兩個詞組成:以馬內(yimanu)、雅(El)。和合本聖經中括號中的解釋:神與我們同在,是譯者加進去的。根據陸蘇河教授的理解和翻譯,這兩個希伯來詞組也以翻譯為:與我們同在的是神。 “以馬內利”預言的實現,是單單指向新約中的主耶穌降生?還是在以賽亞時代也有部分的實現呢?如果單單指向主耶穌的降生,那麼,7:15-25節的記載,又是什麼呢? 在這裡,以賽亞要讓亞哈斯相信,以馬內利的誕生是立即可發生的,而且回顧起來,其理由也很合宜 。。。亞哈斯不信之後,他與大衛的後裔就成了傀儡王,先是受亞述操縱,後來又受制於巴比倫,知道586 BC耶路撒冷陷落,整個國家與王朝都遭除滅,以至(從基督徒的回顧來說)當以馬內利出生時,這位大衛寶座的繼承人,成為拿撒勒無名的木匠(太1:16)!所以,以賽亞乃時放眼數世紀之後。(莫德“以賽亞書註釋”,p. 97-99) 在亞哈斯這個惡王統治時代,即使外邦王入侵、要破壞神對亞伯拉罕、大衛的應許,但是,他們“所謀的必立不住,也不得成就”;就在這時,耶和華神自己要“你們”一個兆頭,那就是“以馬內利:與我們同在的是神”。這是聖經啟示中最為關鍵的核心真理。對此,我們的回應是:從亞哈斯的錯誤中徹底“迴轉”,以信心接受神所賜下的恩典。這是一生一世都要學習、都要堅固的功課。 第三,第8章的核心內容 接著“以馬內利”的救贖啟示,以賽亞繼續宣告神的審判。所用的方法也是“小孩子的名字”:瑪黑珥沙勒(擄掠速臨)、哈斯罷斯(搶奪快到)。然而,在必定要降臨的的審判中,“以馬內利”永遠是一切在患難中盼望和拯救的保證: 因此,主必使大河翻騰的水猛然衝來,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;必漫過一切水道,漲滿兩岸。必沖入猶大、漲溢氾濫,直到頸項。以馬內利啊,他展開翅膀,遍滿你的地。(以賽亞書8:7-8) 列國的人民啊,任憑你們喧嚷、終必破壞 。。。任憑你們同謀,終歸無有;任憑你們言定,終不成立。因為神與我們同在(原文:以馬內利啊)。(8:9-10) 第8章中特別要學習和操練的經文: 耶和華以大能的手指教我,不可行這百姓所行的道,對我這樣說:這百姓說同謀背叛,你們不可說同謀背叛;他們所怕的你們不要怕,也不要畏懼。但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,以他為你們所當怕的,所當敬畏的。他必作為聖所!卻向以色列兩家作為絆腳的石頭、跌人的磐石。向耶路撒勒的居民、作為圈套和網羅。許多人必在其上絆腳,跌倒而且跌碎,並陷入網羅被纏住。(8:11-15) … [Read more…]

以賽亞書(3)以葡萄園之歌為中心的審判

–辛立牧師 在第一課“概論”中,我們簡單的介紹了先知書中關於“彌賽亞的時代觀”。在第二課“全書大綱”中,介紹了“審判和救贖”的必然關係。以賽亞書第二章的開始,就用“聖城耶路撒冷”的描述,展現出這兩個特點的核心。 第一,彌賽亞國度中耶路撒冷(2:1-4) 末後的日子,耶和華的山必堅立,     超乎諸山,高舉過於萬嶺     萬民都要流歸這山。 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,說:     來吧,我們登耶和華的山,     奔雅各神的殿;     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,     我們也要行他的路。     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,     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。 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,     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;     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,     把槍打成鐮刀。     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,     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。 雅各家啊,來吧,     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。 思考:這段經文的核心是“拯救”,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?在歷史上屬於沒有發生、已經發生、或尚未完全實現? 第二,現實中的耶路撒冷(2:5-4:1) 宗教的光景(2:5-22) (1)現實的寫照(2:5-10)       你離棄你百姓雅各家,是因他們充滿了東方的風俗 。。。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他們跪拜自己手所造的,就是自己指頭所作的。       卑賤人屈膝、尊貴人下跪;       所以不可饒恕他們。 (2)神的審判(2:11-20: 三個“到那日”)         到那日,眼目高傲的必降為卑。         性情狂傲的都必屈膝;         … [Read more…]

以賽亞書(2)全書的大綱

第一,以賽亞書中關乎耶和華神的真理 (1)以色列的聖者 在以賽亞書、以及整本舊約聖經中,“聖”的基本概念乃是“不同”- 這樣“不同”的定義不是“對比”之後得出“與什麼不一樣”的不同;而是“顯為獨特”(“因什麼”而不一樣)。從這個角度而言,所有的神明都是聖的;因為他們都各有獨特的本質、範疇和活動。而凡將自己的生命獻給這些神明的,也都是“聖的”;因為他們屬於那獨特的範疇。就像創世紀38:20節中,猶大的兒媳婦他瑪被稱為“聖女”(中文翻譯其成“妓女”,是不準確的)。

以賽亞書(1)概論

以賽亞書(1)概論 從古以來未曾聽見、未曾耳聞、未曾看見 在你以外有什麼神為等候他的人行事  你迎接那喜悅行義、紀念你道的人 你曾發怒、我們仍犯罪 這景況已久 我們還能得救嗎? 最早版本的以賽亞書,完整的在昆蘭古卷中被發現(主前2世紀的抄本)。古卷本的編撰和傳統的希伯來經卷的內容,完全一致(除了極個別拼寫上的不同);古卷本在抄寫時、不分章節。現在我們用的聖經將其分為66章,這是主後17世紀的事情。 “以賽亞”的希伯來語的意義是“耶和華的拯救”。以賽亞書是舊約聖經中最豐富、滿有救恩信息的書。以賽亞書是新約聖經引用最多的兩本舊約書卷之一(另一部是詩篇)。對於初期信徒和新約作者來說,這本書不僅充滿了深奧的神學思想,而且是了解主耶穌的教導、神對人類整個救恩計畫的人,不可以不細讀的書卷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第一,以賽亞書的寫作時間和跨度 以賽亞的個人生平很簡單:亞摩斯的兒子。猶太拉比文學說到,以賽亞的父親是猶大王亞瑪謝的弟兄;認為以賽亞出自貴冑。主前2世紀的“以賽亞升天記”傳說以賽亞在瑪拿西手下被鋸死;部分學者認為新約希伯來書提及神的僕人因信“被鋸鋸死”,指的就是以賽亞的死。 總體說來,以賽亞先知經歷了猶大南國四個君王的統治;時間的跨度約為60年(主前740-680)。這些君王的特點可分為三類: (1)因國勢強盛而心高氣傲的君王:烏西雅(主前792 – 740) 烏西雅在位52年:因“烏西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。。。通曉神的默示 。。。定意尋求神;他尋求,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。”(歷下16:4-5)在以色列人看來,烏西雅的成就超過所羅門:“烏西雅的名聲傳到遠方,因為他的了非常的幫助,甚是強盛。”(歷下26:11-15)。 “他既強盛,就心高氣傲,以致行事邪僻,干犯耶和華他的神,進耶和華的殿,要在壇上燒香”;突然長出大麻瘋,直到死的日子,與神的殿隔絕。由他的兒子約坦管理朝政。烏西雅的教訓是:第一,驕傲。第二,行事邪(不正)僻(怪癖、不合情理)。第三,把處理政治的原則和權柄,用在處理聖殿的事上。 烏西雅雖然得病,但猶大南國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上仍很穩定;國內昇平安居幾十年。烏西雅王的死亡,讓先知以賽亞看到了危機。但是,就是在這個時刻,耶和華神親自向以賽亞顯現,讓他看到更大的君王、人類歷史的主宰、宇宙萬物的掌管者。 (2)敗壞的君王:亞哈斯(主前735-715) 在烏西雅得病期間,兒子約坦和他共同執政8年。烏西雅死後,約坦獨自執政5年;藉 著與其子亞哈斯共同執政3年。亞哈斯執政20年中,17年間是獨立執政。亞哈斯行耶和 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神就讓他敗在亞蘭、北國以色列二王手下。“這亞哈斯在急難的時候,越發得罪耶和華,他祭拜攻擊他的大馬色的神。”(歷下28:22-25)結果,從上層開始,拜偶像的邪惡之風蔓延到整個猶大南國。面對如此光景,以賽亞先知的重要信息: 第一,以色列民眾悖逆神,不將神當有的榮耀和尊貴歸於他;以偶像替代耶和華神。他們 不懼怕那所當怕的,以可見的眼前利益和利害關係權衡各種偶像,以此替代那掌管天地萬物、有充滿萬有的主。 第二,不憑眼見、單靠神的應許;在看似沒有希望的時刻靠著神的信實建立信心,不僅是先知時代、也是歷世歷代神子民要學習的功課。 第三,從這個徹底失敗的王,神藉著以賽亞先知啟示了他對世人的救贖計劃:耶和華神將藉著耶西的根基,童女所懷的嬰兒,將他所揀選的大衛子孫,作為將要來的君王,賜給世人。 與此聯繫,神藉著先知告訴歷世歷代的信徒:無論是看來強盛的君王、或因著徹底敗壞使人喪失盼望的君王,人類命運的前途和結局,都掌握在神的手裡。這是以賽亞書1-35章所描述的中心。 (3)蒙神恩典卻為善不終的君王:希西家(主前715-686) 以色列北國的19個君王中,沒有一個是好王。猶大南國的20個君王中,8個是好王;其中最好的兩個:希西家、約西亞。即便如此,從以賽亞書36-39章的記述中,我們亞看到了希西家王的失敗。所以,從猶大南國還沒有沈落到被擄的光景時,神藉著以賽亞先知預言:神要揀選的君王,不僅具有“奇妙的策士、全能的神、永在的父、和平的君”的榮耀,不僅是“高而又高、坐在至高寶座上”的主,也是毫無佳形美容的受苦的僕人。這是以賽亞書40-66章的中心內容。 第二,以賽亞書寫作的目的 以賽亞的意思是“耶和華的拯救”。這不僅是先知的名字,也是本書的核心。 (1)神的救贖恩典是Salom (耶和華 salom)。 Salom常常被翻譯為“平安”;其實它最根本的含義是完全、一無所缺。神的救恩是完整的、完全的救贖。是全人(身、心、靈),全時(過去、現在、將來),全人類的救贖,全宇宙(所有被造物)的救贖(保羅在羅馬書8:18-25節的論述,即源於此);而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、將心、靈分開,僅僅強調“靈魂得救”。而在這一點上,和新約真理有相同、直接、密切的聯系。 比如,在以賽亞之前,希伯來文化和宗教哲學中,對“復活”這一觀念是模糊的。但是以賽亞書開始,就逐漸的清楚了;並通過神對其他先知的啟示(例如但以理),越來越清晰。福音書中主耶穌詳細的教導、保羅書信中的論述,都以共同的核心論述,說到人被救贖中身、心、靈的完整性,而不僅僅是“靈魂得救”。 身體的復活 – 不朽的身體中的完整性,也和關乎將要來的新天新地密切相聯繫;由此來看聖經的奇妙:神藉著以賽亞先知第一次啟示復活、新天新地的真理,真美! (2)神的救贖恩典也是具體的救贖 神通過他所揀選的君王、他所揀選的僕人來完成和實現神的拯救,這是以賽亞書的連貫性主題。 第一部分:第1-39章。主題揭示了具體拯救:神是歷史的主,在以色列歷代君王失敗的對比下,神將要差遣那將要來的王:“一子為我們降生”,名稱為“以馬內利”;他是嬰兒、卻又是奇妙策士、全能的神、永在的父、和平的君。他是耶西的根。他將代表主耶和華施行拯救。 第二部分:第40-55章。主題啟示了創造天地萬物的神,將以僕人的身分來到世界;先知以“四首僕人之歌”為主旋律,啟示了“高而再被高舉”、與神同等僕人,以降世為人、特別是以“苦僕”的身分、以受苦、被棄絕、被殺的贖罪方式,完成神的救贖恩典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三部分:第56-66章。主題聚焦在將要來的榮耀君王;先知的啟示將受苦的僕人和將要來的榮耀君王,統一於神聖君王和新天新地的榮耀中;並為這一切啟示在主耶穌身上應驗,鋪墊了道路。(以賽亞書61:1-3節,路加福音4:17-19) 千年以後,人在哪裡?神藉著以賽亞先知,回答了這個問題。人類的結局在哪裡?神藉著以賽亞先知,回答了這個問題。而這一切得以實現,都在神所揀選、差遣的榮耀君王和受苦的僕人裡!  第三,以賽亞書寫作的特點 以賽亞書包括多種風格的寫作方法。總體上來書,它屬於先知體裁;文學寫作上,大多數的文體詩歌體;其中也有敘事性的歷史故事;在預言將來時,也用了啟示文學性體裁。 (1)在預言將來所要發生的事情時,為了表達神的絕對主權中的必然性和確定性,先知會用特別的“先知完成式”,即希伯來動詞時態是過去式,而記載的內容卻是將要發生的事情。這在翻譯上或許產生誤會(英文)、或許表達不出來(中文)。但希伯來文就很清楚。其實,“先知完成式”乃是先知對神的預言的確信,因此,把將來所要發生的事情看為已經發生了的。 (2)彌賽亞的時代觀 在以賽亞等先知的眼光中,歷史是因著彌賽亞的來臨而被分成兩個時代:他降臨之前(前彌賽亞時代)和他降臨之後(彌賽亞時代)。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就是彌賽亞時代 – 作為君王和苦僕完整結合的彌賽亞統治。彌賽亞時代包含了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降臨。 … [Read more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