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心得-2020-12-19

— 辛立牧師 本週我們閱讀的都是保羅書信,我就用教會傳統上被認為是“保羅早期書信”中的“帖撒羅尼迦前書”作為分享的經文。從新約聖經的成書時間來看,一般認為“加拉太書”、“帖撒羅尼迦前、後書”、“雅各書”,是最早寫成的文字。除了“雅各書”的成書時間,推測的成分較多以外,保羅的三卷書信都有歷史背景等方面的根據。 比如,有些學者認為“加拉太書”是最早成書的新約,是在耶路撒冷大會後不久寫成(主後50年);因為書中所講的內容和外邦信徒如何遵行摩西律法相關。但這也有難點。當時,福音由巴拿巴、掃羅傳到巴拿巴的家鄉居比路、掃羅的家鄉大數一代。只有他們兩位到過這些地方。耶路撒冷大會後,保羅和巴拿巴分開了。然後保羅和西拉步行經由大數、第二次來到路司得等城市。在第一次、第二次期間,沒有別人來過這些新成立的教會。但“加拉太書”明確記載:有些人已經攪擾這些教會,使他們“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,去從別的福音。”所以,“加拉太書”寫作晚於保羅第二次宣教之旅的初期。 保羅和西拉離開特庇、路司得以後,經由特羅亞來到希臘北部的腓立比、帖撒羅尼迦、庇哩亞;然後進入南部的雅典、哥林多;並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半。帖撒羅尼迦前書和後書,都是針對這間新教會的實際,在哥林多寫成。前書寫作在主後51年左右(主耶穌受難、復活、升天後20年)。如果“帖撒羅尼迦前書”是新約中最早寫成的文字,我就藉著這卷書,和大家分享保羅傳福音最初就具有的核心信息。 第一,聖靈中信、望、愛的完整性 保羅在對神的感恩中,宣告福音核心和生命的完整性:“我們為你們眾人常常感謝神,禱告的時候常常提到你們。在神我們的父面前,不住的紀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,因愛心所受的勞苦,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。”(1:2-3)“因為我們的福音傳道你們那裡,不獨在乎言語,也在乎權能和聖靈,並充足的信心。”(1:5) 我們先來看福音的完整性:言語、權能、聖靈、信心。言語/言傳是指純正、正確的福音內容。權能側重於傳揚福音時所伴隨的能力、包括神蹟奇事。聖靈更是從福音內容、福音能力、傳揚者的權柄、和接受者順從之間的完整性;沒有聖靈的工作,我們傳福音就缺少真實、保證和完整的連續性。充足的信心包括傳福音者的信心和接受福音者的信心;這兩者是密切聯繫的。 同時,信、望、愛也是在新約中反覆出現的三重美德:因信心所作的工夫,是指聽到福音的人必定會有信心的行動。因愛心所受的勞苦,是指聽到福音、經歷神的愛之後,必定效法主耶穌,以為福音受苦的愛心,服事神、服事人。盼望主耶穌再來,是超越當前的環境或險惡,雖是眼不能見,仍然對主再來有堅固的信心和忍耐。這些美德是傳福音、接受福音之初,就根植於初代教會所傳的福音中。 第二,聽到福音後的回應 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弟兄姐妹們,保羅給予非常正面的肯定:“你們在大難之中,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,領受真道,就效法我們,也效法了主;甚至你們作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。因為主的道從你們那裡已經傳揚出來,你們向神的信心。。。就是在各處也都傳開了。”(1:6-8) 保羅特別強調聽到福音後的回應的順序:“我們是怎樣進到你們那裡,你們是怎樣離棄偶像歸向神,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。”保羅進入帖撒羅尼迦傳福音,是以被逼迫和為主受苦為特點。接受者首先是離棄偶像、歸向神;然後就會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。神的恩典是“又真又活”的在耶穌基督裡傳給帖撒羅尼迦人;他們就以“又真又活”的回應來事奉神。並且紀念保羅的受苦,願意效法他。所以,聖靈重生得生命、認罪悔改信福音、效法耶穌傳福音、又真又活服事神、彼此相愛有喜樂,建立教會守福音,這都是在傳福音之初,就形成了的教會傳統。 第三,糾正錯誤觀念、闡明正確真理 初信的人必須在“救贖論”的核心真理上,有最基本的認知。但在許多的聖經教導上,仍需要進深;特別是有關將來的“末世論”,不僅不成熟、或許會受到原有宗教的影響,產生錯誤觀念。對此,保羅予以及時糾正:“論到睡了的人,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,恐怕你們憂傷,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 。。。因為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,乃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。他替我們死,叫我們無論醒著、睡著,都與他同活。” 初信主的帖撒羅尼迦基督徒,雖然在“救贖論”和事奉上有根有基,但他們的聖經真理仍不全面,特別是在“末世論”上受傳統信仰的影響,比如對死亡存在著無盼望的憂傷,對永生沒有指望,將神的救贖誤解為預定受刑罰,如此等等。因此,保羅用全新的生命觀教導他們:或生或死,在耶穌基督裡都是活著的。因為主為我們的罪死,使我們可以脫離罪和死亡的綑綁。主復活賜下新生命,使我們可以向著神而活。肉體上或死或活,我們都與基督耶穌同活。真奇妙! 第四,小結 通過帖撒羅尼迦前書,我們可以看到聖經的全備真理,必定會在信徒的生命中引發極大的改變。被改變的生命對舊有的世界觀,必定形成徹底的衝擊。雖然在有些方面,比如“末世論”上仍有待于深化,但我們的救恩是確定的,我們的生命是活潑的,我們傳福音的見證是可見的,我們信望愛的美德是馨香的。這不僅是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真實,也是我們聖雅教會的追求和真實。願神的真理和恩典,繼續在我們的生命和群體生活中彰顯,讓我們為著“榮神益人”的目標,同心合意!主必保守看顧我們。

讀經心得-2020-12-05

— 辛立牧師 本週讀經的主要部分是“哥林多前書”;難解的經文有“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”。昨晚愛加倍團契查考“提摩太前書”,也對如何理解“我不許女人講道”等經文進行討論。今天,我針對哥林多前書的經文,和大家分享我的認知。 第一,存在各類問題的教會是不是神的教會 保羅在書信一開始,就非常清楚的宣告:他“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,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成聖、蒙召作聖徒的”。為哥林多教會“定性”是指出教會存在問題的基礎和前提。如果哥林多教會不是“神的教會”,弟兄姐妹們不是“蒙召的聖徒”,保羅在信中所說的一切,就沒有任何意義。因為保羅在信中明確的說:“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?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麼?”正因為哥林多教會是“神的教會”,會眾是“蒙召的聖徒”,因此,指出教會內存在的問題,是保羅的責任。 所以,存在各類問題的教會仍然是“神的教會”;有著不同犯罪事實、並且在勸戒中願意認罪悔改的基督徒,仍然是“蒙召的聖徒”。對此,不僅是哥林多教會的現實;也可以說,是所有教會的現狀。如果因為教會存在各類問題,就將其排除在“神的教會”之外,是要非常慎重的。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沒有這樣做,這是閱讀聖經時要掌握的大原則。 第二,犯罪行為能不能成為攻擊教會的藉口 在“神的教會”存在不同層面的問題,“蒙召的聖徒”仍有需要認罪悔改的人中,如何建造神的家,這是保羅等使徒書信的核心內容;也是約翰通過“啟示錄”的7間教會,看到神的心意:神指出世人犯罪,所懷的是賜福的意念:在被指出犯罪的事實時,“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、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。” 然而,在教會歷史上總會出現一些現象:用教會在不同層面上出現的罪惡、罪行,否定教會的整體性。這是一個很大範疇的議題,我不可能在這裏對其作全面的匯總和結論。只是請大家思考:當會眾中存在犯罪的行為,能不能成為攻擊教會的理由和藉口?因為這是不少“傳道人”、甚至“會眾”中常出現的現象: 有個別的人用別的牧者對一些教會存在的問題,加以誇大,對自己所在的教會從本質予以否定。也有人將一些泛義、廣義上對教會的指責,沒有真憑實據、或具體事實的和我們聖雅教會聯繫,成為攻擊我們教會的藉口。 有的傳道人,在自己的國家從來不敢公開批評佔主流的其他宗教,但罵起基督的教會和教會的牧者,卻口無遮攔。這些個別人對自己所在國家的政治閉口不提、卻對中國大陸的政治泛加批評。以至於形成一種誤解,只有這些“批評者”的教會和教導,才是最純正的。只有“罵人”的話是“最屬靈”的。 但是,使徒保羅的書信中,從來沒有這樣做;包括逼迫教會的羅馬帝國。使徒約翰寫給7件教會的信中,也沒有這樣做。正是寫給存在許多問題的哥林多教會的信中,保羅特別勸誡:如今長存的有信、有望、有愛;這三樣中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沒有對教會具體的愛,沒有對我們聖雅教會具體的愛,所有的批評都會成為攻擊;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。 第三,經文在講什麼 有了這些基本點,我們再來看具體的經文:“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,叫眾人學道理,得勸勉。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,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,乃是叫人安靜。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,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,因為不准她們說話。她們總要順服,正如律法所說的。她們若要學什麼,可以在家裡問自己的丈夫,因為婦女在會中(教會中)說話原是可恥的。神的道理豈是從你們出來麼?豈是單臨到你們麼?” 保羅在指出哥林多教會在聚會時出現的混亂局面時,指出其之所以失誤的原因:沒有秩序、沒有順服聖靈的帶領。“因為神的靈不是叫人混亂,乃是叫人安靜。”這樣的失誤,首先是講給弟兄們的,因為他們是當時教會聚會的帶領者。接著才是對姊妹們的要求:“婦女在會(原文“眾教會”)中閉口不言。”對此,保羅給出三個層面的解說: 第一,因為她們說話是不被允許的;她們總要順服,正如律法所說的。保羅的根據首先是眾教會的傳統:“閉口不言,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。”然後才是:“她們總要順服,正如律法所說的。”在當時,神的眾教會已經形成規範和律法要求,是統一的。初期教會規定初信主的姊妹們在聚會時閉口不言。依據的律法是什麼,我們沒有看到具體的引文。 第二,僅僅是指出問題之所在,而不解決問題,不是保羅全部的意思。保羅說:她們若要學什麼,可以先在家裡問自己的丈夫;因為某位婦女在某間會(教會)中說話,原是可恥的。這裡所說的,就給婦女在教會公開說話,作了具體的解釋:當某位婦女沒有在家裡事先詢問過自己的丈夫、學習神的道理,並沒有徵得同意就在教會發言,是可恥的。 第三,弟兄或婦女在發言時沒有順序、不順服的具體表現是什麼?保羅接著的問話很有代表性:“神的道理豈是從你們出來的麼?豈是單臨到你們麼?”由此我們可以看到,他/她們在表達自己的“啟示”或“說話”時,認為“只有自己的表述”才是“神的道理”;“神的道理”只“單臨到他們”。這是哥林多教會的錯誤傾向:有人自稱是屬保羅的、屬亞波羅的、屬彼得的;甚至是屬基督的。基督是分開的麼?當然不是!然而在聚會時,卻出現了這樣的紛亂、失序、不順服。 小結:解決哥林多教會在聚會出現混亂時,保羅勸戒“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”,是恢復“神不是叫人混亂,乃是叫人安靜”的原則。這和有人說方言,“若沒有人翻譯,就當在會中閉口”一樣,不是針對婦女的“限制令”;更沒有歧視婦女的成分;是對沒有信仰基礎婦女如何學習真道,提供了正確、具體的途徑。所以,不要把某些婦女混亂聚會時的錯誤現象,和“不許女傳道人在教會講道”混為一談;以致於得出不合宜的結論。 第四,經文的原則是什麼 保羅在指出哥林多教會在聚會的失序時,先說出了原則:“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,乃是叫人安靜。”接著,在指出了什麼樣的人才能明白這樣的原則時,他說道:“若有人以為自己是先知或屬靈的,就該知道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。”只有真正屬神的人,只有神的靈在心中做工的人,就會自然而然地改正錯誤的行徑,在講道發預言時按照順序;在講神的真道時;順服先知的靈;並且“切慕作先知講道,也不要禁止說方言。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。” 教會在基督耶穌裡的救贖,是通過教會安靜中的秩序得以落實,這是很重要的牧養原則。在自以為“只有我才是屬靈的、神的話語單臨到我”的爭吵中,無法安靜在“使人順服的靈”中,也無法落實“使人順服神”的道理。 第五,實際應用 當我們遇到聖經中比較難解釋的經文,比如“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”、或者“我不許女人講道”時,千萬不要說:“保羅的教導是有時代的特點;這些只適合當時的情況。現在到了什麼時代,你還遵守?”因為這樣的解釋,造成的偏差更大。 當我們對聖經某些經文不理解,或者認為和我們時代“政治正確”等觀念相違背時;千萬不要說“聖經需要更改”;而是先問問自己:我的理解對嗎?我的理解有限嗎?我可以先放下自己的認知,對神對人說:我不知道嗎?在神、在聖經面前學習說:我有限、我不知道;或在會中閉口不言;或以謙虛的態度詢問別人,都是正確的態度。 求神給我們智慧。

讀經心得-2020-11-29

— 辛立牧師 本週我們閱讀聖經的最大部分是保羅的“羅馬書”。“羅馬書”的內容豐富,按照新教自馬丁路德以來的傳統,我們常以“因信稱義”來歸納本書卷的核心內容。近幾十年來,因著對“羅馬書”更廣泛的研究,其主題被描述為“神的福音”:“就是神在耶穌基督裡所顯明的福音,因著神的信實和人的信心,使不義的人得著神的義;在聖靈感動中活出神的義”。這樣的歸納包括了歷代神學家所討論的因信稱義、神義論、神大能的福音和在聖靈中稱義和成聖的完全性等內容。 “羅馬書”的確可能有超過一個的主題:我們所能做的,就是在這幾個明確的主題中,找出經常重複的要旨。不過,我們若要刻意挑出一個主題,“福音”可能是一個合理的建議。“福音”這個字詞和它的同源動詞“傳福音”,在我們期望找到核心主題的書信框架 – 即羅馬書的語言和結論部分 – 都佔有重要的位置。(卡森&穆爾:21世紀新約導論) 從“福音”是羅馬書主題的歸納,我們來看這卷書開宗明義的宣告:“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,奉召為使徒,特派傳神的福音。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,在聖經中所應許的,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:按肉體說,是從大衛的後裔生的;按聖善的靈說,因從死裡復活,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。”(1:1-4) 使徒保羅以“耶穌基督僕人”的身分傳“神的福音”,以此表明了福音的核心,就是神在耶穌基督裡的全備恩典和恩惠。這“福音”是貫穿於整本聖經的啟示:從舊約眾先知的預言,到新約耶穌道成肉身、受死和復活。福音最核心的內容就是:來的是誰? 對“來的是誰”的正確、不動搖的回答,是聖經、特別是新約中始終如一的表述;歷代教會也將其稱為:“所有早期基督徒作者都同意的神學框架”。這從主耶穌受難後50天,就是升天後10天,使徒彼得在“五旬節”的講道、四福音書、所有的書信,直到使徒約翰的“啟示錄”,都明確、一致性地啟示:耶穌是基督,從肉身上說是大衛的後裔(完全的人性),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(完全的神性);在十字架和復活的救贖大能中、神賜下聖靈,使我們可以與神恢復和好的關係中,認識主、效法主、傳揚主、榮耀主;活出榮神益人的新生命。 既而,從“來的是誰”必定進入“他來做什麼”:“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。。。因為神的義,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,這義是本於信、以致於信。如經上所記:義人必因信得生。”(1:16-17)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福音是屬神的,是神的屬性和能力的完全彰顯;這突出“福音的客觀真理性”:福音信實、真實的客觀屬性是超然的,是不以人的意志、想法、意願、是否相信等因素而改變。即便世人仍然被罪惡纏繞、不相信福音、抵制福音、逼迫傳福音者,福音的大能並不會因此而削弱。這就是客觀真理的永恆性和穩定性。 神在耶穌基督裡成全的福音,目的是“要救一切相信的人”;只有相信神在耶穌基督裡已經成就的客觀信實,對這一客觀信實做出“信心的回應”,這是“主觀信心的回應”,就必“得救”。只有相信福音的人,只有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救贖的人,才能得救。 所以,“得救”不是從人開始的;“得救”永遠是從神開始的。因為人心會改變、人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環境改變神的福音。人只有在神所成就的信實的基礎上,做出和福音內容相同、相應的信心回應,才能得救。這是保羅要表述的明確道理:得救的人以神的信實為基礎;從心中相信和口中承認來表述,就會明白“神的義”。正是在此基礎上,教會曾以“神義論”來總結羅馬書:神在耶穌基督裡顯明的義、公義、仁義(righteousness),在這福音中顯明出來,並且使神的義成為人的義。 那麼,“義”的具體含義是什麼呢?當我們理解義、公義、仁義時,常常會側重於可見的行為。其實,從這個希臘字的原意,包括承接希伯來思想,“義”的核心內容之一,就是“合宜的關係”:福音表明了神的義,就是表明了神在耶穌基督裡,要和人類建立合宜的關係、和好的關係,就是救贖主和被救贖者的關係。 對“這義是本於信、以致於信 – a righteousness that is by faith first and last”的具體所指是什麼?對此,我根據不同解經學者的討論,是這樣理解的:這裡的“信”是一個完整的概念,它包括了“神的信實”和“人的信心”。“神的義”在福音中會成為“人的義”,所有得救的基督徒都被稱為“義人”:“義”的基礎是“神的信實”,這是首先的、是最重要、是first。同時,神的大能必定引發“人以信心回應”,這是結果、是重要的,是last。從神開始的first必定引導人回應的last。因此,神在耶穌基督裡所成就的“義”就成為所有門徒的“義”:義人必因信得生。 保羅這樣的教導和我們每一位基督徒有什麼真實的關係呢?首先,我們的信仰一定要從純正的福音開始:在耶穌基督裡向世人彰顯,我們得以與神恢復和好、合宜、義的關係,成為神的兒女,活出聖潔的生命。在感恩的時刻,最使我感動的,就是我們教會已經從新冠病毒引發的關鎖、隔離中走出來:大家一起去遠足、爬山、採菜、耕耘花園,特別是姊妹團契和更新團契,烹調美食送給大家。這就是“這義是本於信、以致於信”的具體實踐:因著神的信實在我們中間,我們以信神愛人的生命,活出了福音的美好!

讀經心得-2020-11-20

— 辛立牧師 以前學習、閱讀“新約書信”,常常按照新約的編排順序,從羅馬書開始、接著是歌林多前後書,如此等等。近些年來,學習“新約書信”的方法,在閱讀順序上有所改動:我所在神學院的一位老師教導我:以“使徒行傳”為內容和時間順序,把“書信”放在歷史進程中。這樣的方法,使我在閱讀聖經時,對書信內容的連貫性,有更進一步的了解。 比如,我在閱讀“使徒行傳”時,就對彼得在耶路撒冷最早、最重要的三次講道(五旬節的講道、在美門醫治瘸腿後的講道、在公會受審的講道),進行了總結和歸納。我們知道,這三篇講道是最早寫成的“新約書卷”。因為這些講道離主耶穌受難、復活、升天的時間最接近。這時,所有的福音書、或者系統講解耶穌生平的著作都沒有開始寫作;包括保羅還不信主。這些講道的內容,是聖靈降在使徒們、特別是降臨在彼得身上之後,最明確、準確的第一手見證史料。 將彼得這三篇講道的核心神學思想進行總結、常常思想,進而對聖經有更廣闊的認識:由此向前看的書卷是“馬可福音”。因為根據教會傳統,馬可福音是根據使徒彼得的講道編輯而成,是對初期教會最系統的教導。彼得最早的講道,就是馬可福音的基礎和框架。 由此向後看的書卷就是“彼得前書”。因為彼得在講道中的神學基礎上,經過數年牧養教會的實踐印證,寫給後來面臨被逼迫的諸教會時,彼得講道中穩固、明確的核心神學基礎,就落實在教會生活的實際應用上。這樣,我們就會對聖經有新的、連貫性的、更深入的了解。 比如,彼得在主耶穌復活、升天的50天之後,在五旬節的第一次講道中,對“耶穌就是基督、是主”做了非常清楚的表述,並且回答了耶穌在世時所提出的最後一個問題:“耶穌在殿裡教訓人,就問他們說:文士怎麼說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呢?大衛被聖靈感動說:主對我主說,你坐在我的右邊,等我使你的仇敵作你的腳凳。大衛既自己稱他為主,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?”(可12:35-37)對這個問題,當時有的聽眾不愛聽;有的聽眾雖然愛聽,卻不完全明白。 然而,在五旬節時,彼得被聖靈充滿,就能回答大衛被聖靈充滿時所預言、以及眾人沒有被聖靈充滿所不明白的問題:“大衛並沒有升天,但他自己說:主對我主說,你坐在我的右邊,等我使你的仇敵作你的腳凳。故此,以色列全家當確定知道,你們釘十字架的這位耶穌,神已經立他為主、為基督了。”(徒2:34-35)主耶穌即是大衛在肉身上的子孫,更是大衛沒有出生之前,與神同在的主。在聖靈感動中,主耶穌完全的人性和完全的神性,已經被使徒彼得所了解。 在同一篇講道中,彼得對聖靈在救贖恩典中的作用,作了清晰的表述:“彼得說:你們個各要悔改,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,叫你們的罪得赦,就必領收所賜的聖靈。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,並一切在遠方的人,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。”(徒2:38-39)領受神在耶穌基督裡所賜的聖靈,是我們得救的憑證和保證,是彼得在開始傳揚福音時,就有的明確教導。 幾十年後,彼得在他的“前書”中論到救恩,更加強調“聖靈”的工作在傳的人和聽的人身上,所表現出來的完整性:“那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傳福音給你們的人,現在將這些事報給你們。天使也願意詳細查看這些事。”(彼前1:12)而接受救恩的人,“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,像才生的嬰兒愛慕奶一樣,叫你們因此漸長,以致得救 。 。。你們來到主面前,也就像活石,被建造成靈宮,作為聖潔的祭祀,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給神所喜悅的靈祭。”(彼前2:2-5)在聖靈中傳福音靠著聖靈,在聽到福音時愛慕靈奶、建成靈宮、獻上靈祭,都是靠著父神在主耶穌裡賜下的全備救恩。 弟兄姐妹們,我們今天要明白聖經、活出聖經的教導,就要在聖靈的感動中,和聖經保持完全的一致性。首先,我們要知道耶穌基督是誰;並且在接受他所賜的全備救贖恩典中,靠著聖靈明白真理、靠著聖靈渴慕真理、靠著聖靈活出真理、靠著聖靈見證真理。這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所當要明白的。 聖經的奇妙,就在於它無誤地將神的道,通過主耶穌的“道成肉身”向我們展現出來。我們雖然活在這個悖謬彎曲的世界,但是,因為“那在我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的更大”,我們完全可以戰勝來自世界的各樣侵襲、攻擊和攪擾。這樣的力量,就是通過神在耶穌基督裡的恩典,通過神的話(因為神的話就是神的靈),通過神的靈(因為神的靈讓我們明白神的話),通過弟兄姐妹們的群體生活,可以得到的。 弟兄姐妹們,堅持每一天的讀經禱告生活,堅持在神的聖經上扎根建造,堅持在聖靈的感動中有一顆對神清純愛慕的心,對人有一顆憐憫慈愛的心,是我們所當持守,並且常常彼此勉勵的。特別是在這感恩的季節,在我們迎接主耶穌降生的季節,求主的聖靈親自激勵我們、潔淨我們,裝備我們,靠著來自神的力量,見證神的榮美。

讀經心得-2020-11-15

— 辛立牧師 本週我以約翰福音的最後一章作為心得體會,和大家分享主耶穌復活以後、在提比哩亞海邊和彼得的對話。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經文,也是要常常思想、並對照自己生命真實光景的教導。 他們吃完了早飯,耶穌對西門彼得說:“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(agopy)我比這些更深麼?”彼得說:“主啊,是的,你知道我愛(philio)你。”耶穌對他說:“你餵養我的小羊。”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:“約翰的兒子彼得,你愛(agopy)我麼?”彼得說:“主啊,你知道我愛(philio)你。”耶穌說:“你牧養我的小羊。”第三次對他說:“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(philio)我麼?”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:你愛(philio)我麼?就憂鬱;對耶穌說:“主啊,你是無所不知的,你知道我愛(philio)你。”耶穌說:“你餵養我的小羊。”(約21:15-18) 傳統對這段經文的解釋,曾注重在耶穌用了兩個不同的希臘字來表達“愛”。在第一次、第二次詢問彼得時,耶穌用了agopy這個字:無私的愛、不求回報的愛;超越感情之愛;中文也翻譯為“真愛”。但彼得卻以philio這個字來回應:兄弟之愛,友情之愛。所以,耶穌在第三次詢問彼得時,就用了philio 這個字。或是因為彼得曾三次不認主,知道自己達不到agopy的愛;但卻一直沒有放棄過以philio 的愛來回應耶穌。因此,耶穌第三次也就用philio 層面的“愛”來詢問他。 近些年來,有些學者,比如 D.A. Carson 從使徒約翰用字特點和文筆風格上,分析耶穌所用的不同的“愛”時,沒有“兩層意義上的區分”。認為agopy 和philio表達的是同樣的“愛”。但這樣的歸納,和彼得自己書信中的表述,卻有不同。在後書中,彼得在表述“我們既脫離從情慾來的敗壞,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”時,說到了生命成長的逐步進深:“有了信心,又要加上德行;有了德行,又要加上知識;有了知識,又要加上節制;有了節制,又要加上忍耐;有了忍耐,又要加上虔敬;有了虔敬,又要加上愛(philio)弟兄的心;有了愛(philio)弟兄的心,又要加上愛(agopy)的心。”在這裡,phiio 和agopy是有些區別的。 所以,在接受了主耶穌對我們全備的“愛”時,我們就當以同樣的“愛”回應他。但在當時,彼得知道自己在“不認主”的這件事上,沒有做到agopy 的“愛”;主耶穌也體貼他的軟弱,就用philio 的“愛”要求他。雖然在理解這兩個文字的字義上,我們可能有不同的側重點,但有一個核心原則是不變的:我們只有愛主,才能事奉主;主對我們事奉他最重要的、可見的要求,就是餵養、牧養他的小羊。 在三次詢問彼得時,主耶穌要求彼得對“愛”的具體回應,也特別用了:“餵養我的小羊”、“牧養我的小羊”、“餵養我的小羊”的重複。但在用字上,也分別以兩次“餵養”,包夾著中間的“牧養”。對這樣的用法,也有深層的解釋,比如李秀全牧師認為,“餵養小羊”是它們得以存活的最核心元素;沒有每天供養的食糧,無論是人、是牲畜都不能生存。“牧養小羊”是它們得以健康成長的因素:保護不受外來豺狼的吞噬、醫治自己的創傷等。福音書作者特地用“餵養”包夾“牧養”,突出的是用神話語的“餵養”,包夾著各類教牧事奉上的“牧養”;離開了在神純正話語規模上的“餵養”,任何形式的“牧養”都是不完全的。 小結:約翰福音將主耶穌對彼得的託付,放在其他福音書有關“大使命”教導的位置,就是為了突出我們在遵行主的使命時,離不開“愛”的前提和出發點:沒有對主的愛(無論是agopy 或是 philio),都不可能“餵養”、“牧養”主的小羊。“大使命”不僅包含著“使萬民作我的門徒”的命令,也包含著“你們要彼此相愛”的命令。離開了對主的愛、離開了彼此相愛的心和行動,我們所做的一切,都將失去方向;都將離開了主耶穌的心意。這是我們時時刻刻要儆醒的。 同時,我們每個基督徒都擔負著傳福音、並且餵養、牧養新信徒的責任;而要在這方面回應主耶穌的要求,我們自己首先要被餵養、牧養:這包括在主的純正話語上,也包括在教會的群體生活中。我們只有經歷過被主耶穌的愛觸摸、餵養、牧養的事實,我們才能成為愛主、愛主的子民、愛弟兄姊妹的人。這是主教導彼得的核心。 應用:我們的教會生活,不是從人的需要開始;而是從經歷過主耶穌的愛、以及對主的愛有積極的回應開始。可能我們和彼得一樣,暫時還不能以主耶穌愛我們的愛(agopy)回應他;但是,沒有愛(philio)的回應卻是不對、也是不正常的。這樣的愛,不僅僅要回應在主的身上,也必定要從我們彼此之間愛的生命中表現出來。現今的時代險惡,各種各樣不法的事情增多。正如主耶穌在橄欖山上的預言:“只因不法的事情多,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。”只有回到神純正話語規模的“餵養”上,回到神在教會裡以他豐盛恩典的“牧養”中,我們才能抵擋一切來自內外的內憂外患,我們才能為主打美好的仗! 求主賜給我們勇氣和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