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立牧師 (2020-01-04)
本週橫跨兩年,新年後5天的閱讀經內容、包括了“創世紀”的1-18章。這些章節記述的內容廣大、也充滿了現代人難以理解、難以接受的命題;對此,我不可能逐一解釋。只能針對聖經的寫作特點和目的,和大家分享在閱讀聖經時所要注意的事項。
當我們列舉出聖經中難以接受的記述時,主要是因為這些記載和我們固有的世界觀,截然相反。因此,接受聖經所表述道理的起點,是改變我們世界觀的方向,從過去所接受、所相信的教育和傳統觀念、做出180度的轉變;由人狹窄的思維體系塑造的石心、轉向相信神的超然啟示。這是惟有聖靈才能做的工作,是完全超越理性分析或感性經驗的。我們所要做的,就是時時刻刻為自己的心禱告。
在改變了舊有世界觀的基礎上,對聖經中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詮釋,則是具有不同知識的基督徒們、都能做的工作和見證。比如,有些弟兄姊妹側重於科學分析,有些側重於個人經歷,有些側重於古文獻考證,有些側重於邏輯推理,有些側重於愛心關懷,如此等等。我們都能從不同的角度,來論述聖經記載的合理性和可信性。我今天從三方面,和大家分享在閱讀創世紀1-18章時,所要注意的。
(1)聖經是歷史典籍
舊約聖經是希伯來民族持續在1500年間記述的歷史典籍。其中的記述有可傳遞的家族、宗族歷史;比如從亞伯拉罕開始到摩西的歷史。其時間跨度雖然在600年之間,但清楚記載了歷史故事的某些細節;應該是可信的。古人無論用口傳、或用文字紀錄,將千年以內的家族歷史流傳下去,是常見的事情;這在今人看來雖然不可思議,但對注重血緣傳承的古人,卻是必不可少的人生觀。
然而,創世紀前11章記述的內容,基本屬於“遠古歷史”;不僅可追溯性很難,也很少有其他的“旁證”來印證其真實性。從亞當到挪亞的歷史,無可考證。從挪亞的兒子閃到亞伯拉罕的歷史,只列出了名字;沒有更多的細節。在這段遠古歷史中,有些事件記載的很詳盡,比如洪水;類似的情節,各大文明的歷史追溯中也有類似記載,卻無法考察其確定性和共同性。
歷史記載的特點之一,就是無法按照其原型、再次重複發生過的歷史事件。所以,研究歷史典籍的方法,不同於近現代注重的“科學研究方法”、即通過局部實驗使研究結果反覆出現,並以此證明其可信或不可信。歷史研究的方法只能比較:用同時代、或相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歷史記述、進行比較;以此論證哪些歷史記載更有道理、更真實。
和創世紀第1-11章最為接近的歷史,是兩河流域早期文明和埃及早期文明;世界其他文明,諸如希臘、印度、中國、瑪雅文明等,都晚了約一千年,比較難以和創世紀1-11章比較。從同時代文明的比較中,我們學習對聖經記載真實性的了解。而不是用自己數千年後的“歷史經驗”、特別是唯物主義歷史觀,去比較聖經歷史,否定聖經所要表明的世界觀。
(2)聖經是宗教典籍
早期的歷史典籍,和現代人觀念中的政治史、經濟史、戰爭史、王室起居、新聞記載的起點不同。古代歷史典籍都和宗教信仰相關;聖經更是這樣。從對歷史記述中展現的宗教觀念,即是聖經寫作的目的,也是其取材的側重點;所以,歷史是圍繞著核心信仰展開的。
從歷史進程中所追溯的宗教概念,一定會受寫作者的宗教傳統和歷史經驗的影響。比如中國的《史記》,前四卷書是五帝本紀、夏本紀、殷本紀、周本紀,其中追溯各種族的起源,就受其傳統觀念影響:大禹治水時黃河在華山前改道、殷人的女性先祖吃了玄鳥蛋懷孕生子、周人的女性祖先踩了大腳印懷孕生子等等。這些對現代人來說,都不合理。然而,中國古代歷史的存在性,是否因此而被否定呢?當然不是。
所以,從希臘古典哲學興起之前,人類就開始用批判的態度“審核遠古歷史”。到了近現代,由德國學者興起了歷史批判主義和古文獻批判主義。近百年來,我們華人更受歷史唯物主義的影響:用現代唯物史觀所能接受的觀念,批判、整理、重新塑造古代歷史。所以,古代歷史典籍中凡不合我們的宗教觀念、政治觀念、科學理念、實踐經驗等,都要被徹底否定。結果,中國近70年來的歷史教科書常常在變;這和現代人沒有真信仰、或者在假信仰中變來變去,息息相關。
想想我們自己在信主之前的實際:從7歲開始接受教育,我們的世界觀、歷史觀、人生觀有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?有沒有可能從相信“天下為公的大同、或者共產主義”,轉變為相信“天下為私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、人為財死”的極端個人主義?我們如何用自己變來變去的世界觀,去批判、糾正古代歷史呢?如果能夠批判或糾正的話,所矯正的對象,只能是其本身也可能參雜了許多虛假東西的假歷史。
我們人類在認識真理上,就像一個拿著不同準繩的來量度千仞之峰的嬰兒;我們即達不到其高度;自己手中的準繩卻常常在變。因此,我們所做的,就只能是在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中,喃喃自語。我們所說、所信的,有時連自己都說服不了。
但聖經不是這樣;聖經用歷史記載和宗教內容的一致性,向我們展現其中的真理;並且在聖靈的感動中,逐步矯正我們的世界觀。
(3)歷史和宗教內容的一致性
聖經是一部歷史典籍、一部宗教典籍;但其早期的史料來源和信仰根基,從人的角度來說,是無法追溯的。我們現在閱讀的創世紀1-18章,作者是摩西。對此雖有爭論,卻拿不出有力的反駁意見。有一段時間,西歐的歷史學者和文化人類學者認為:在摩西時代不可能有那麼完整的“律法書”;因此,摩西五經只能是後代人撰寫的。結果,考古發掘發現了“漢穆拉比法典”,其完整性、甚至某些的內容,和摩西的律法書很接近。歷史研究者們就改變了口氣,提出“摩西五經是魔法模仿漢穆拉比法典”。
然而聖經在追溯希伯來族群的歷史時,是從挪亞的兒子閃開始,直到亞伯拉罕。血緣關係上,亞伯拉哈屬於閃族;但在信仰傳承上卻不是。聖經明確指出:亞伯拉罕生於兩河流域的吾珥;那裏拜的月亮神;“以色列人的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地,事奉別神”。因此,亞伯拉罕從前所信的,和挪亞、閃所信的耶和華神不一樣。因此,他堅決不讓自己的兒子以撒回到兩河流域。所以,創世紀1-11章的歷史,不是來源於亞伯拉罕對其大河那邊先祖的追溯;因為兩河流域古典文獻“吉爾伽美什”詩篇中、對人類起源、天地形成的記述,完全不同於聖經;其中充滿了暴力和血腥。
摩西雖然在埃及宮中“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,說話行事都有才能”;但是他卻沒有將埃及人的宗教觀念,寫進聖經。比如,太陽神是埃及人所崇拜的諸神袛中最重要的一位,包括約瑟被埃及法老重用時,法老特意將安城祭祀(負責祭拜太陽神)的女兒許配給他。但是在創世紀中,聖經特別用神創造了“兩個大光”、而不是用神創造了太陽、月亮來描述創造;就是為了和任何異教傳統斷絕關係。
聖經在歷史記述和宗教核心觀的一致性,從其本身1500-1700年的寫作過程中體現出來。從摩西寫成五經,到新約寫作完成的1500-1700年間,以色列人的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但是,創世紀1-11章中記載的遠古歷史,從來沒有被舊約和新約中的經文否定:
神用六天創造天地萬物、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,安息了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人是神所創造的、有神的形象和樣式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因著亞當夏娃犯罪,人類需要被拯救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犯罪必定被審判,洪水是神對罪惡的審判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神要用女人的後裔拯救人類,是整本聖經逐步展開、前後一致的教導。。。像這樣完全一致、相互聯繫的例證,充滿了整本聖經。
這樣的完整性和一致性,是世界上任何古典文獻不可比擬的。所以,我們可以這樣說,世人不接受聖經所傳揚的真理,不是因為用可證明的理論和真實的經驗駁倒了聖經;而是他們剛硬的心仍然被罪惡蒙蔽;他們的心仍然沒有被聖靈打開。
對於基督徒來說,不是我們在閱讀聖經時沒有疑難;而是我們所有的疑難,都不妨礙我們對神的信心。今天的疑難,因著神的啟示和恩典,明天或許就得到解決。今天的軟弱,因著神的能力和幫助,明天或許就得以剛強。聖經讓我們看到,從亞伯、諾亞、挪亞、亞伯拉罕等開始,凡是一切蒙神賜福的人,不是沒有苦難,不是沒有疑惑和軟弱;而是有神的應許、神的恩典、能力和幫助,使他們走在合神心意的道路上。
聖經的目的,就是讓我們認識神、按照神創造我們、救贖我們的心意,活在他的恩典慈愛中。我們閱讀聖經的目的,也是如此。在新的一年裡,讓我們再次經歷於主同在的事實!
本週橫跨兩年,新年後5天的閱讀經內容、包括了“創世紀”的1-18章。這些章節記述的內容廣大、也充滿了現代人難以理解、難以接受的命題;對此,我不可能逐一解釋。只能針對聖經的寫作特點和目的,和大家分享在閱讀聖經時所要注意的事項。
當我們列舉出聖經中難以接受的記述時,主要是因為這些記載和我們固有的世界觀,截然相反。因此,接受聖經所表述道理的起點,是改變我們世界觀的方向,從過去所接受、所相信的教育和傳統觀念、做出180度的轉變;由人狹窄的思維體系塑造的石心、轉向相信神的超然啟示。這是惟有聖靈才能做的工作,是完全超越理性分析或感性經驗的。我們所要做的,就是時時刻刻為自己的心禱告。
在改變了舊有世界觀的基礎上,對聖經中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詮釋,則是具有不同知識的基督徒們、都能做的工作和見證。比如,有些弟兄姊妹側重於科學分析,有些側重於個人經歷,有些側重於古文獻考證,有些側重於邏輯推理,有些側重於愛心關懷,如此等等。我們都能從不同的角度,來論述聖經記載的合理性和可信性。我今天從三方面,和大家分享在閱讀創世紀1-18章時,所要注意的。
(1)聖經是歷史典籍
舊約聖經是希伯來民族持續在1500年間記述的歷史典籍。其中的記述有可傳遞的家族、宗族歷史;比如從亞伯拉罕開始到摩西的歷史。其時間跨度雖然在600年之間,但清楚記載了歷史故事的某些細節;應該是可信的。古人無論用口傳、或用文字紀錄,將千年以內的家族歷史流傳下去,是常見的事情;這在今人看來雖然不可思議,但對注重血緣傳承的古人,卻是必不可少的人生觀。
然而,創世紀前11章記述的內容,基本屬於“遠古歷史”;不僅可追溯性很難,也很少有其他的“旁證”來印證其真實性。從亞當到挪亞的歷史,無可考證。從挪亞的兒子閃到亞伯拉罕的歷史,只列出了名字;沒有更多的細節。在這段遠古歷史中,有些事件記載的很詳盡,比如洪水;類似的情節,各大文明的歷史追溯中也有類似記載,卻無法考察其確定性和共同性。
歷史記載的特點之一,就是無法按照其原型、再次重複發生過的歷史事件。所以,研究歷史典籍的方法,不同於近現代注重的“科學研究方法”、即通過局部實驗使研究結果反覆出現,並以此證明其可信或不可信。歷史研究的方法只能比較:用同時代、或相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歷史記述、進行比較;以此論證哪些歷史記載更有道理、更真實。
和創世紀第1-11章最為接近的歷史,是兩河流域早期文明和埃及早期文明;世界其他文明,諸如希臘、印度、中國、瑪雅文明等,都晚了約一千年,比較難以和創世紀1-11章比較。從同時代文明的比較中,我們學習對聖經記載真實性的了解。而不是用自己數千年後的“歷史經驗”、特別是唯物主義歷史觀,去比較聖經歷史,否定聖經所要表明的世界觀。
(2)聖經是宗教典籍
早期的歷史典籍,和現代人觀念中的政治史、經濟史、戰爭史、王室起居、新聞記載的起點不同。古代歷史典籍都和宗教信仰相關;聖經更是這樣。從對歷史記述中展現的宗教觀念,即是聖經寫作的目的,也是其取材的側重點;所以,歷史是圍繞著核心信仰展開的。
從歷史進程中所追溯的宗教概念,一定會受寫作者的宗教傳統和歷史經驗的影響。比如中國的《史記》,前四卷書是五帝本紀、夏本紀、殷本紀、周本紀,其中追溯各種族的起源,就受其傳統觀念影響:大禹治水時黃河在華山前改道、殷人的女性先祖吃了玄鳥蛋懷孕生子、周人的女性祖先踩了大腳印懷孕生子等等。這些對現代人來說,都不合理。然而,中國古代歷史的存在性,是否因此而被否定呢?當然不是。
所以,從希臘古典哲學興起之前,人類就開始用批判的態度“審核遠古歷史”。到了近現代,由德國學者興起了歷史批判主義和古文獻批判主義。近百年來,我們華人更受歷史唯物主義的影響:用現代唯物史觀所能接受的觀念,批判、整理、重新塑造古代歷史。所以,古代歷史典籍中凡不合我們的宗教觀念、政治觀念、科學理念、實踐經驗等,都要被徹底否定。結果,中國近70年來的歷史教科書常常在變;這和現代人沒有真信仰、或者在假信仰中變來變去,息息相關。
想想我們自己在信主之前的實際:從7歲開始接受教育,我們的世界觀、歷史觀、人生觀有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?有沒有可能從相信“天下為公的大同、或者共產主義”,轉變為相信“天下為私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、人為財死”的極端個人主義?我們如何用自己變來變去的世界觀,去批判、糾正古代歷史呢?如果能夠批判或糾正的話,所矯正的對象,只能是其本身也可能參雜了許多虛假東西的假歷史。
我們人類在認識真理上,就像一個拿著不同準繩的來量度千仞之峰的嬰兒;我們即達不到其高度;自己手中的準繩卻常常在變。因此,我們所做的,就只能是在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中,喃喃自語。我們所說、所信的,有時連自己都說服不了。
但聖經不是這樣;聖經用歷史記載和宗教內容的一致性,向我們展現其中的真理;並且在聖靈的感動中,逐步矯正我們的世界觀。
(3)歷史和宗教內容的一致性
聖經是一部歷史典籍、一部宗教典籍;但其早期的史料來源和信仰根基,從人的角度來說,是無法追溯的。我們現在閱讀的創世紀1-18章,作者是摩西。對此雖有爭論,卻拿不出有力的反駁意見。有一段時間,西歐的歷史學者和文化人類學者認為:在摩西時代不可能有那麼完整的“律法書”;因此,摩西五經只能是後代人撰寫的。結果,考古發掘發現了“漢穆拉比法典”,其完整性、甚至某些的內容,和摩西的律法書很接近。歷史研究者們就改變了口氣,提出“摩西五經是魔法模仿漢穆拉比法典”。
然而聖經在追溯希伯來族群的歷史時,是從挪亞的兒子閃開始,直到亞伯拉罕。血緣關係上,亞伯拉哈屬於閃族;但在信仰傳承上卻不是。聖經明確指出:亞伯拉罕生於兩河流域的吾珥;那裏拜的月亮神;“以色列人的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地,事奉別神”。因此,亞伯拉罕從前所信的,和挪亞、閃所信的耶和華神不一樣。因此,他堅決不讓自己的兒子以撒回到兩河流域。所以,創世紀1-11章的歷史,不是來源於亞伯拉罕對其大河那邊先祖的追溯;因為兩河流域古典文獻“吉爾伽美什”詩篇中、對人類起源、天地形成的記述,完全不同於聖經;其中充滿了暴力和血腥。
摩西雖然在埃及宮中“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,說話行事都有才能”;但是他卻沒有將埃及人的宗教觀念,寫進聖經。比如,太陽神是埃及人所崇拜的諸神袛中最重要的一位,包括約瑟被埃及法老重用時,法老特意將安城祭祀(負責祭拜太陽神)的女兒許配給他。但是在創世紀中,聖經特別用神創造了“兩個大光”、而不是用神創造了太陽、月亮來描述創造;就是為了和任何異教傳統斷絕關係。
聖經在歷史記述和宗教核心觀的一致性,從其本身1500-1700年的寫作過程中體現出來。從摩西寫成五經,到新約寫作完成的1500-1700年間,以色列人的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但是,創世紀1-11章中記載的遠古歷史,從來沒有被舊約和新約中的經文否定:
神用六天創造天地萬物、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,安息了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人是神所創造的、有神的形象和樣式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因著亞當夏娃犯罪,人類需要被拯救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犯罪必定被審判,洪水是神對罪惡的審判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神要用女人的後裔拯救人類,是整本聖經逐步展開、前後一致的教導。。。像這樣完全一致、相互聯繫的例證,充滿了整本聖經。
這樣的完整性和一致性,是世界上任何古典文獻不可比擬的。所以,我們可以這樣說,世人不接受聖經所傳揚的真理,不是因為用可證明的理論和真實的經驗駁倒了聖經;而是他們剛硬的心仍然被罪惡蒙蔽;他們的心仍然沒有被聖靈打開。
對於基督徒來說,不是我們在閱讀聖經時沒有疑難;而是我們所有的疑難,都不妨礙我們對神的信心。今天的疑難,因著神的啟示和恩典,明天或許就得到解決。今天的軟弱,因著神的能力和幫助,明天或許就得以剛強。聖經讓我們看到,從亞伯、諾亞、挪亞、亞伯拉罕等開始,凡是一切蒙神賜福的人,不是沒有苦難,不是沒有疑惑和軟弱;而是有神的應許、神的恩典、能力和幫助,使他們走在合神心意的道路上。
聖經的目的,就是讓我們認識神、按照神創造我們、救贖我們的心意,活在他的恩典慈愛中。我們閱讀聖經的目的,也是如此。在新的一年裡,讓我們再次經歷於主同在的事實!
本週橫跨兩年,新年後5天的閱讀經內容、包括了“創世紀”的1-18章。這些章節記述的內容廣大、也充滿了現代人難以理解、難以接受的命題;對此,我不可能逐一解釋。只能針對聖經的寫作特點和目的,和大家分享在閱讀聖經時所要注意的事項。
當我們列舉出聖經中難以接受的記述時,主要是因為這些記載和我們固有的世界觀,截然相反。因此,接受聖經所表述道理的起點,是改變我們世界觀的方向,從過去所接受、所相信的教育和傳統觀念、做出180度的轉變;由人狹窄的思維體系塑造的石心、轉向相信神的超然啟示。這是惟有聖靈才能做的工作,是完全超越理性分析或感性經驗的。我們所要做的,就是時時刻刻為自己的心禱告。
在改變了舊有世界觀的基礎上,對聖經中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詮釋,則是具有不同知識的基督徒們、都能做的工作和見證。比如,有些弟兄姊妹側重於科學分析,有些側重於個人經歷,有些側重於古文獻考證,有些側重於邏輯推理,有些側重於愛心關懷,如此等等。我們都能從不同的角度,來論述聖經記載的合理性和可信性。我今天從三方面,和大家分享在閱讀創世紀1-18章時,所要注意的。
(1)聖經是歷史典籍
舊約聖經是希伯來民族持續在1500年間記述的歷史典籍。其中的記述有可傳遞的家族、宗族歷史;比如從亞伯拉罕開始到摩西的歷史。其時間跨度雖然在600年之間,但清楚記載了歷史故事的某些細節;應該是可信的。古人無論用口傳、或用文字紀錄,將千年以內的家族歷史流傳下去,是常見的事情;這在今人看來雖然不可思議,但對注重血緣傳承的古人,卻是必不可少的人生觀。
然而,創世紀前11章記述的內容,基本屬於“遠古歷史”;不僅可追溯性很難,也很少有其他的“旁證”來印證其真實性。從亞當到挪亞的歷史,無可考證。從挪亞的兒子閃到亞伯拉罕的歷史,只列出了名字;沒有更多的細節。在這段遠古歷史中,有些事件記載的很詳盡,比如洪水;類似的情節,各大文明的歷史追溯中也有類似記載,卻無法考察其確定性和共同性。
歷史記載的特點之一,就是無法按照其原型、再次重複發生過的歷史事件。所以,研究歷史典籍的方法,不同於近現代注重的“科學研究方法”、即通過局部實驗使研究結果反覆出現,並以此證明其可信或不可信。歷史研究的方法只能比較:用同時代、或相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歷史記述、進行比較;以此論證哪些歷史記載更有道理、更真實。
和創世紀第1-11章最為接近的歷史,是兩河流域早期文明和埃及早期文明;世界其他文明,諸如希臘、印度、中國、瑪雅文明等,都晚了約一千年,比較難以和創世紀1-11章比較。從同時代文明的比較中,我們學習對聖經記載真實性的了解。而不是用自己數千年後的“歷史經驗”、特別是唯物主義歷史觀,去比較聖經歷史,否定聖經所要表明的世界觀。
(2)聖經是宗教典籍
早期的歷史典籍,和現代人觀念中的政治史、經濟史、戰爭史、王室起居、新聞記載的起點不同。古代歷史典籍都和宗教信仰相關;聖經更是這樣。從對歷史記述中展現的宗教觀念,即是聖經寫作的目的,也是其取材的側重點;所以,歷史是圍繞著核心信仰展開的。
從歷史進程中所追溯的宗教概念,一定會受寫作者的宗教傳統和歷史經驗的影響。比如中國的《史記》,前四卷書是五帝本紀、夏本紀、殷本紀、周本紀,其中追溯各種族的起源,就受其傳統觀念影響:大禹治水時黃河在華山前改道、殷人的女性先祖吃了玄鳥蛋懷孕生子、周人的女性祖先踩了大腳印懷孕生子等等。這些對現代人來說,都不合理。然而,中國古代歷史的存在性,是否因此而被否定呢?當然不是。
所以,從希臘古典哲學興起之前,人類就開始用批判的態度“審核遠古歷史”。到了近現代,由德國學者興起了歷史批判主義和古文獻批判主義。近百年來,我們華人更受歷史唯物主義的影響:用現代唯物史觀所能接受的觀念,批判、整理、重新塑造古代歷史。所以,古代歷史典籍中凡不合我們的宗教觀念、政治觀念、科學理念、實踐經驗等,都要被徹底否定。結果,中國近70年來的歷史教科書常常在變;這和現代人沒有真信仰、或者在假信仰中變來變去,息息相關。
想想我們自己在信主之前的實際:從7歲開始接受教育,我們的世界觀、歷史觀、人生觀有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?有沒有可能從相信“天下為公的大同、或者共產主義”,轉變為相信“天下為私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、人為財死”的極端個人主義?我們如何用自己變來變去的世界觀,去批判、糾正古代歷史呢?如果能夠批判或糾正的話,所矯正的對象,只能是其本身也可能參雜了許多虛假東西的假歷史。
我們人類在認識真理上,就像一個拿著不同準繩的來量度千仞之峰的嬰兒;我們即達不到其高度;自己手中的準繩卻常常在變。因此,我們所做的,就只能是在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中,喃喃自語。我們所說、所信的,有時連自己都說服不了。
但聖經不是這樣;聖經用歷史記載和宗教內容的一致性,向我們展現其中的真理;並且在聖靈的感動中,逐步矯正我們的世界觀。
(3)歷史和宗教內容的一致性
聖經是一部歷史典籍、一部宗教典籍;但其早期的史料來源和信仰根基,從人的角度來說,是無法追溯的。我們現在閱讀的創世紀1-18章,作者是摩西。對此雖有爭論,卻拿不出有力的反駁意見。有一段時間,西歐的歷史學者和文化人類學者認為:在摩西時代不可能有那麼完整的“律法書”;因此,摩西五經只能是後代人撰寫的。結果,考古發掘發現了“漢穆拉比法典”,其完整性、甚至某些的內容,和摩西的律法書很接近。歷史研究者們就改變了口氣,提出“摩西五經是魔法模仿漢穆拉比法典”。
然而聖經在追溯希伯來族群的歷史時,是從挪亞的兒子閃開始,直到亞伯拉罕。血緣關係上,亞伯拉哈屬於閃族;但在信仰傳承上卻不是。聖經明確指出:亞伯拉罕生於兩河流域的吾珥;那裏拜的月亮神;“以色列人的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地,事奉別神”。因此,亞伯拉罕從前所信的,和挪亞、閃所信的耶和華神不一樣。因此,他堅決不讓自己的兒子以撒回到兩河流域。所以,創世紀1-11章的歷史,不是來源於亞伯拉罕對其大河那邊先祖的追溯;因為兩河流域古典文獻“吉爾伽美什”詩篇中、對人類起源、天地形成的記述,完全不同於聖經;其中充滿了暴力和血腥。
摩西雖然在埃及宮中“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,說話行事都有才能”;但是他卻沒有將埃及人的宗教觀念,寫進聖經。比如,太陽神是埃及人所崇拜的諸神袛中最重要的一位,包括約瑟被埃及法老重用時,法老特意將安城祭祀(負責祭拜太陽神)的女兒許配給他。但是在創世紀中,聖經特別用神創造了“兩個大光”、而不是用神創造了太陽、月亮來描述創造;就是為了和任何異教傳統斷絕關係。
聖經在歷史記述和宗教核心觀的一致性,從其本身1500-1700年的寫作過程中體現出來。從摩西寫成五經,到新約寫作完成的1500-1700年間,以色列人的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但是,創世紀1-11章中記載的遠古歷史,從來沒有被舊約和新約中的經文否定:
神用六天創造天地萬物、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,安息了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人是神所創造的、有神的形象和樣式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因著亞當夏娃犯罪,人類需要被拯救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犯罪必定被審判,洪水是神對罪惡的審判,是整本聖經的一貫教導。神要用女人的後裔拯救人類,是整本聖經逐步展開、前後一致的教導。。。像這樣完全一致、相互聯繫的例證,充滿了整本聖經。
這樣的完整性和一致性,是世界上任何古典文獻不可比擬的。所以,我們可以這樣說,世人不接受聖經所傳揚的真理,不是因為用可證明的理論和真實的經驗駁倒了聖經;而是他們剛硬的心仍然被罪惡蒙蔽;他們的心仍然沒有被聖靈打開。
對於基督徒來說,不是我們在閱讀聖經時沒有疑難;而是我們所有的疑難,都不妨礙我們對神的信心。今天的疑難,因著神的啟示和恩典,明天或許就得到解決。今天的軟弱,因著神的能力和幫助,明天或許就得以剛強。聖經讓我們看到,從亞伯、諾亞、挪亞、亞伯拉罕等開始,凡是一切蒙神賜福的人,不是沒有苦難,不是沒有疑惑和軟弱;而是有神的應許、神的恩典、能力和幫助,使他們走在合神心意的道路上。
聖經的目的,就是讓我們認識神、按照神創造我們、救贖我們的心意,活在他的恩典慈愛中。我們閱讀聖經的目的,也是如此。在新的一年裡,讓我們再次經歷於主同在的事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