–辛立牧師
本週的讀經,包括“撒母耳記上”的核心內容。這卷書有許多難懂的地方;正好新生命團契也在查考這卷書,我回答了帶領者的幾個難點。就將“為什麼耶和華對揀選掃羅後悔了”,和大家分享:
聖經有“擬人化”(personification)的寫作方式,是指作者把“不是人的事物、當做人來描述”。比如:“願大水拍手,願諸山在耶和華面前一同歡呼”(詩篇98:8)經文將大水和諸山描述成像人一樣,會拍手、歡呼。
聖經有“擬人格語”(anthropomorphism)的寫作方式,我們很容易將它和“擬人化”相互混淆;其實其間差距很大。“擬人格語是指以描述人的一般用語來描述神,這是聖經描述神的一種方式,跟‘擬人化’所指的把低等事物比擬為人的方式截然不同。聖經使用擬人格語,是因為神使用人能夠明白的語言來描述神自己。”(註1)
比較簡單的比喻方式,是用人體不同的部分來描寫神,例如神的面、眼、膀臂等:“於是,該隱離開神的面,去住在伊甸東邊挪得之地”;“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他的人”;“耶和華對摩西說: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麼”?因為聖經明確的說,神是沒有形象的。所以,我們就不會將這樣的描述,看作“聖經相互矛盾”;而應該從“擬人格語”的文學寫作方式上去理解。
比較複雜、比較深一層的,就是用人的情感等因素來描述神,比如描述神後悔、憂傷、或哭泣等經文:
耶和華就後悔創造人在地上,心中憂傷。(創6:6)
耶和華的話臨到撒母耳說:我立掃羅為王,我後悔了,因為他轉去不跟從我,不遵守我的命令。撒母耳便甚憂傷,終夜哀求耶和華。(撒上15:11)
撒母耳對掃羅說:如此,今日耶和華使以色列國與你斷絕,將這國賜與比你更好的人。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說謊,也不至於後悔;因為他迥非世人,決不後悔。(15:28)
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,再沒有見掃羅,但撒母耳為掃羅悲傷,是因耶和華後悔立他為以色列的王。(15:35)
為什麼“全知”的神會“後悔”?耶和華不是通過撒母耳告訴掃羅:以色列的大能者不說謊、也不至於後悔嗎?聖經敘述神的後悔、不後悔,是否有矛盾呢?
“其實沒有矛盾,明白擬人格語的人知道,後悔和不後悔這兩方面的經文都是對的。神用人能夠明白的話來啟示他自己的心,同時也提醒我們這種擬人格語的描寫,不能完全以人有限的角度來解釋神。”(註2 )我們來看撒母耳記上對“後悔”的描述:
第一,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:我立掃羅為王,我後悔了。因為他轉去不跟從我,不遵守我的命令。神的“後悔”,是因為“掃羅轉去不跟從神、不遵守神的命令”。神的後悔,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事而引發的後悔。而是因為人離開了他所設定的旨意、心意,未能成就他的“救贖計劃”而“後悔”。這個層面的後悔,即有人可以理解的內容,也有超越人的層面的內容。
第二,“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說謊、也不至於後悔”,是從他永恆的救贖計劃、來描述神的心意:神“要將這國賜給一個比你(掃羅)更好的人”;對此,神決不後悔,也不說謊。這一點,從大衛被揀選、神的救贖計劃從他的後裔、我們的主耶穌身上得以實現,證明了神永恆的心意。
第三,從“平行句”的文學解構來理解“後悔”:在創6:6節中,“耶和華就後悔創造人在地上,心中憂傷。”這裡的“後悔”和“憂傷”是平行句;後悔的側重點是憂傷;神看到他所創造的人,因著古蛇誘惑、從亞當犯罪開始,罪惡越演越烈,就後悔、憂傷。
同時,從“上下文”的文學解構來理解“後悔”:在立掃羅為王和掃羅犯罪這件事上,上文是:“撒母耳為掃羅悲傷,是因耶和華後悔立他為以色列的王。”所以,對比撒母耳的情感,神對掃羅的“後悔”中,也有對陷在罪中掃羅的“憂傷”。
總結:
聖經用“擬人格語”的文學表達方式,用“後悔”來描寫神,指出神因為人的改變(或認罪悔改、或執迷不悟)而改變態度。但我們不能把“人後悔”的所有含義,全都推論到神身上。處理“擬人格語”時更當留意。比如說:“人的後悔暗示他先前有錯,但我們不能因此說神先前有錯。聖經說神後悔,乃是以“擬人格語”指出:對悔改之人、對陷入罪中之人,神那充滿感情的回應(註3):神不願意人沈淪,願意人人都悔改。
“聖經使用擬人格語來描述神,是要幫助我們對他的心有更深層的體會,更願意接近他。神的這個心,在主耶穌身上最清楚的表明出來:在他身上,神不僅是擬人格的表示,更是降生為人的啟示。”(註4)
註1、2、3、4,均引自陸蘇河教授“解經有路”一書的81-85頁。
Comments are closed,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