–唐聚泰長老
他們遭遇這些事,都要作為鑑戒,並且寫在經上,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.哥前10:11
民數記敘述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,被神試驗,引導和保護,直來到約但河邊,預備進入迦南地. 神呼召以色列人不僅是出埃及,更是要進入應許得為業的迦南地.神不叫他們走沿海平坦之路,而是叫他們經過曠野,以東和摩押的邊界,從約但河進迦南.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第二年,神就帶領他們接近迦南地. 他們進迦南地必須面對許多試驗,患難,並戰勝仇敵.但是以色列人因著不相信神的應許,也不信靠神的能力,以致不能進入美地.神要他們在曠野繞行四十年,直等到舊的一代死在曠野,新的一代才能進去.
我們要從民數記13:1-14:9, 十二個探子窺探迦南之地之經歷,了解以色列百姓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的原因,並且以此作為鑑戒.我們也要效法約書亞和迦勒的敬畏神和信靠神的心志,盼望從這一個熟悉的以色列歷史中,學習信心的功課.
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,是未見之事的確據.來 11:1
神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隸生活拯救出來.他們在曠野中與上帝立約,也受了上帝所頒的法律. 他們來到迦南地的邊界,巴蘭曠野安營. 以色列人若是相信神的應許,信靠神的帶領,知道有神為他們爭戰,他們還怕什麼呢? 他們若是一鼓作氣,攻打過河,就可以進入神所賜給的迦南地. 但是以色列人卻要先去窺探那地(申 1:22).神也隨著他們的意思,吩咐摩西打發探子去窺探迦南地(民 13:2).
摩西就從每支派中選一個人. 這些被選出來的首領,他們的名字都記載在民數記上(民13:4-16).以色列的十二個探子,從尋的曠野到利合,直到哈馬口窺探(民 13:21).他們按著摩西的吩咐從南地上去,到了希伯崙搜集所需的資料,接著到了以實各谷採來迦南地的大串葡萄,石榴和無花果(民 13:23). 這些探子離開以色列陣營後的第四十天完成任務. 他們滿載而歸的回到以色列百姓所停留之地,巴蘭曠野的加低斯. 他們帶回迦南地的果子,包括兩人抬著的一掛葡萄,多子的石榴和甘甜的無花果. 這證明迦南地的確是豐富,甜美,使人滿足的地方(民 13:25-26). 摩西,亞倫,並以色列的全會眾聚集聆聽十二個探子的回報. 探子們的第一句話,就是印證神的應許“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”(民 13:27).
然而,全會眾還來不及為神所賜的美地獻上感恩,就有十個探子氣急敗壞地報惡信說,根本不可能進入迦南美地,“然而住那地的居民強壯,城邑也寬大,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納族的人.” 他們輕看自己到一個地步,甚至說: “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,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”(民 13:28, 31-33). 以色列百姓聽到這些負面的回報就大失所望,沮喪,喧嚷和哭號.他們的信心軟弱,開始埋怨摩西和亞倫,甚至要另立一位首領回埃及(民 14:1-4).
信心就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,是還沒有看見的事的證明.神對以色列百姓的應許為何要懷疑呢? 而派探子窺探的舉動,足以暴露以色列人信心的軟弱. 我們要相信全能的神,祂所宣告的應許必不落空. 因為信心所生出的盼望,乃是神要成就的事.
我們行事為人,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.林後5:7
然而,約書亞和迦勒卻與其他十個探子完全相反. 他們兩個人的報告是肯定和正面的,極力安撫騷動的百姓說 “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!我們足能得勝”(民 13:30).約書亞和迦勒並且說明迦南地是極美的流奶與蜜之地.神若喜悅我們,就必領我們進入那地,把極美之地賜給我們.他們並且充滿了信心地宣告說“他們都是我們的食物”(民 14:6-9). 我們行事為人憑著信心,就堅信神的能力引導我們,知道什麼對我們是最好的.
十二個探子是在同一個時候,到同一個地方窺探,只有約書亞和迦勒認為靠著神的能力必能攻取. 神帶領那些有信心,抓住祂應許,並且依靠祂的人. 神幫助他們以肯定,正面和積極的態度,克服一切的困難. 但是其餘的十個探子,認為連一步也無法踏進. 以色列人的眼目,關注外在的環境,缺乏信心,不相信神的應許,也不相信靠神的能力,終至無緣進入美地. 神棄絕靠自己的聰敏,沒有信心和常常抱怨的人. 但願我們也要像約書亞和迦勒,明白神的心意,以信心接受神的應許和仰賴神的能力.
在日常生活中,若行事為人像以色人一樣,只著眼於看得見,暫時性的事物,我們會一步一步偏離正道,把上帝的旨意置之腦後. 我們作決定的時侯,相信上帝的應許,著重於還沒有看見,永恆的事物,而不受外界環境影响. 這些以色列人選出來的首領,不憑著信心,只憑著眼見;苟且偷安,得過且過.他們貪圖眼前的安逸,忘却和不顧神的應許,這是他們走向失敗道路的原因.
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,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,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, 他必指引你的路. 箴言3:5-6
以色列人派探子去,原是窺探那地的居民,住處,土地和出產的情形(民 13:18-20),以便回報該走那一條路,該進那一座城(申 1:22).然而,為什麼這些首領作出不合宜的決定呢? 這些探子原是由每支派中選出來的首領,照理是有智慧,有謀略的勇士. 但是這些首領以及以色列人會眾,不憑信心,只憑眼見.他們不相信神的應許,不仰賴神的態度,而依靠自己的聰明.這也提醒我們挑選領袖的條件,以及培養領袖的方法.
十二個探子裏,惟有約書亞和迦勒能進入迦南地,因為迦勒另有一個心志與其他人不同的緣故 (民 14:24).那麼,迦勒存著什麼樣的心態呢?
1, 迦勒以信心的眼光,看所處的環境.雖然是相同的情報,然而迦勒以神喜悅的信心之眼光來作解釋.
2, 迦勒除去了環境造成的懼怕.他所使用的不是人的尺度,而是神的尺度.因此迦勒心中產生了信心和盼望,進而將一切的懼怕趕除.
3, 迦勒對逆境採取不同的態度.他乃是採取正面,積極的態度,將敵人和惡劣的環境,苦難都視為食物.
迦勒和約書亞窺探迦南地,證實是流奶與蜜之地,印證了神的應許而大受鼓舞(出3:8). 他們盼望立刻上去得地,相信神喜悅就必領以色列人進入美地. 當遇到試探和患難時,我們要像迦勒一般,採取積極的態度,將這些當作有益的食物,並為此感謝神.迦勒和約書亞在進迦南地的事上,不像其他的探子,受眼目所見而信心軟弱. 迦勒和約書亞面對強壯高大的迦南居民,堅固寬大的城邑,並不因此害怕. 他們要是專心仰賴神,不倚靠自己的聰明,這是迦勒和約書亞得進美地的因素. 藉著此課,我們明白神與那些在任何環境中採取積極,正面,和信靠神的人同在.
… 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?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?又向誰起誓,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?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?這樣看來,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.來3:16-19
當以色列百姓聽到約書亞和迦勒的報告,全會眾就想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.忽然神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.神發怒對摩西說,以色列人藐視祂又不信祂,他要用瘟疫擊殺那些不信神的百姓(民 14:10-12). 摩西就根據神過去的作為,神說過的話,與神的性情等,求神回心轉意並饒恕他們(出 32:11-14, 民14:13-20).神最後也答應摩西的懇求,沒有擊殺或滅絕以色列人.因為摩西的代禱,抓住神的所作,所有和所是,不僅拯救了以色列人,也成就了神的心意. 然而神給以色列人的懲罰和功課,卻無可避免.
神的話必然成就,那十位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,死在耶和華面前 (民 14:37). 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之外, 神懲罰所有二十歲以上不信神,發怨言的以色列人,不得進入祂起誓所賜的那迦南地.(民 14:29-30). 那一代的以色列人,擔當不信的罪,在曠野漂流四十年,頂窺探美地的四十天(民 14:33-34). 從這件事,我們明白神不喜悅人限制祂的能力,也不喜悅發怨言和埋怨的人.
求神幫助我們,不要因為今天的困難情況,忘記神的應許已經擺在眼前.西奈曠野是遼闊可畏的曠野,就是有毒蛇蠍子出沒之地,乾旱無水之地(申8:15). 神為什麼讓以色列人經歷這樣的艱辛困苦呢?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.
從前所寫的聖經,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,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,可以得著盼望.羅15;4
色列人不是哭喊著要神拯救嗎? 如今神的祝福和應許,已經明明的擺在眼前, 他們怎麼在臨門一腳前,半途而廢呢? 更不可思議的, 是以色列人竟然想回到埃及去過奴隸的日子.以色列人流浪曠野的經歷是個有力的教訓. 藉著這件事件, 神光照以色列人的罪惡,作為神子民的警惕和教訓. 因此,我們基督徒要順服全能的神,以信心,正面,積極的態度來驅逐懼怕,在逆境中仍然獻上感恩.我們若不把肉體對付乾淨,在老我裡是不可能有信心,不能得着神應許的美地.
我們人生的道路,會走過人生的曠野.以色列人接近迦南時,難免表現近鄉情怯,慌恐不安. 以色列人若是不想進入美地,也就算了. 他們為什麼要埋怨那救他們從罪惡中出來的神呢? 對於不清楚的前途心生害怕,是情有可原的. 但是忘恩負義的行為,卻難以赦免. 因此,以色列人流浪曠野四十年,不得安息. 求神幫助我們,不只在順境時要順服神,而在逆境時從聖經中學習忍耐和安慰,以便得著在主裡的盼望.
我的弟兄們,若有人說,自己有信心,卻沒有行為,有甚麼益處呢.這信心能救他麼.雅 2:14
主耶稣告訴我們説,我們是世上的鹽,是世上的光.有信心的基督徒,要有實際的行為,才能為主作鹽作光.“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,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(太 5:14). 雖然文士和法利賽人熟讀摩西五經,遵守律法傳統,甚至禁食禱告,但是他們連一根指頭也不肯動.“… 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,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.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,擱在人的肩上,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.”太 23:3-4. 基督徒在這混亂不安的社會,要有好行為,挺身為主作見證.
文士和法利賽人不明白耶穌的恩典和真理.行不出來基督徒的行為.“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.因為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關了.自己不進去,正要進去的人,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.”(太 23: 13). 如果我們有信心,却行不出神的憐憫和愛心,有甚麼益處呢? 那不是和文士和法利賽人一樣,自己不能得救,也不能叫人得救?
那十位報惡信的探子,不願領受神的應許,不敢走信心的道路. 我們應該記取他們失敗的經驗,以作前車之鑑. 求主帶領我們,憑著信心專心仰賴祂,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.求主幫助我們以耶穌的心為心,行出好行為,為主作見證. 我們應作當作的本份,應盡當盡的責任,然後將所有的結果交託給神,把一切榮耀歸於主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