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聖經編排上,耶利米書緊接著以賽亞書。但是,其寫作時間卻間隔百年。以賽亞書是以猶大南國由盛世轉向敗落為背景(主前740-680年);耶利米書則從猶大南國敗落開始、期間雖有約西亞王短暫的復興,繼而卻以巴比倫入侵和第一次被擄為結局、並作為背景(主前626-584年)。

從兩位先知的名字就可以看到聖經寫作的側重點:以賽亞的意思是“耶和華拯救”;先知在宣告神審判的同時,宣告了榮耀彌賽亞、受苦彌賽亞要來救贖的必然性。耶利米的含義“更可能是‘耶和華拋擲’,或指耶和華將先知‘拋擲’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裡,或指神‘拋擲’列國,使他們為自己的罪受神的審判。”(新國際版聖經1429頁)。所以,我先介紹耶利米先知所處的歷史背景,並且思考聖經中歷史書和先知書之間的關聯、以及相互之間的張力。

神的啟示第一次臨到耶利米,是約西亞王13年。約西亞8歲登上王位,在登基後第8年,就是16歲的時候,“就尋求他祖大衛的神”,登基的第12年,就是20歲的時候,約西亞王“才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,除去邱壇、木偶、雕刻的像和鑄造的像。。。又在瑪拿西、以法蓮、西緬、拿弗他利各城和四圍破壞之處都這樣行。”(歷下34:1-7)

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,是在約西亞王繼位的第13年、就是開始“宗教改革”、大面積拆毀偶像崇拜的第二年;即主前626年。針對神的呼召、耶利米的推辭是:“主耶和華啊,我不知怎樣說,因為我是年幼的。”學者由此推論:耶利米稍微比約西亞王年輕一些、但屬同一輩人。神揀選了這位年輕的先知。

就在約西亞王進行轟轟烈烈“宗教改革”的高潮期,神讓耶利米傳遞的信息是:“看啊,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,為要施行拔出、拆毀、毀壞、傾覆,又要建立、栽植。”神讓耶利米看到的兩個異象:第一個是“一根杏樹枝”,對此,神沒有解釋其意義。第二個是“一個燒開的鍋,從北而傾”,神給予清楚的解釋:“必有災難從北方發出,臨到這地的一切居民。”(耶1:9-14)

第一個思考問題:為什麼猶大國已經開始拆毀偶像、回歸真神;神藉著先知所釋放的信息,卻仍然是拆毀、審判、降災禍;而不是賜福、降下赦免之恩?

約西亞王18年,也是耶利米蒙召的第5年,改革進入更深入階段:約西亞王修理神的聖殿,“祭祀希勒家偶然得了摩西所傳神的律法書 。。。王聽了律法上的話,就撕裂衣服”,並派遣官員求問女先知戶勒大。先知回答說:“耶和華如此說:我必照著在猶大王面前所讀那書上的一切咒詛,降禍與這地和其上的居民。”對於約西亞王,女先知傳遞神的回應是:“你便心裡敬服,在我面前自卑、撕裂衣服、向我哭泣,因此我必使你平平安安的歸到墳墓。”即便審判必定來臨,“約西亞在世的日子,就跟隨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,總不離開。約西亞在耶路撒冷向耶和華守逾越節”,又守除酵節。

約西亞在位共31年,從繼位第8年開始尋求耶和華、第12年拆除偶像、第18年閱讀律法書(一般認為是“申命記”)、過逾越節,當時26歲。其後13年,聖經沒有再紀錄約西亞王更多的“改革”事蹟。直到他在位第31年,戰死沙場。“耶利米為約西亞作哀歌,所有唱歌的男女,追悼約西亞,直到今日。”(歷下35:19-25)

第二個思考問題:歷史書中所記載約西亞王的“宗教改革”,為什麼從耶利米書中看不到效果:猶大南國既沒有信仰上的更新,也沒有國勢上的強盛。約西亞盡心、盡性、盡力事奉耶和華,有什麼在人看來的“好處”?

第三個思考問題:神應允約西亞:“我必使你平平安安歸於墳墓”;然而他卻戰死沙場;甚至有的解經家如此說:“約西亞在戰場上陣亡,是因他不肯順從神的話,雖然這話是出於異邦法老之口。”(新國際版聖經822頁)這樣的解釋合理嗎?或者可否這樣推論:神的應許、也可能因為人的悖逆而落空?

所以,陸蘇河教授這樣總結:耶利米先知所傳遞的信息,“就被一股衝突性的氣氛所環繞”:他一方面深惡痛絕地指責猶大南國普遍犯罪的事實;但從內心深處卻深深地愛著他們。他一方面宣告被擄的必然性;同時又要求猶大國民放棄反抗、降伏巴比倫人。這樣的聯繫、甚或張力,也反映在《耶利米書》和《列王紀下》、《歷代志下》等歷史書的記載中。對此,我們好好思想;也可提出自己的想法、多多討論,彼此激勵!